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结束 五位央企老总谈绿色未来

2025/04/08 04:04: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侯启军

中国石油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能源与化工公司之一,始终坚持油气并重,大力开发低碳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产量实现了较快增长,在公司油气总产量当量中的占比超过50%

近年来,中国石油坚持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风光发电、地热、氢能和CCUS,有力推动了“油气热电氢”融合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投资建设了一批“小而美”的新能源项目。

针对亚洲能源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石油将进一步深化与亚洲国家的能源转型项目和技术合作,积极参与区域能源与气候治理体系建设,在推动亚洲能源转型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钱朝阳

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加强绿色电力的共建与共享,促进亚洲能源可持续发展,对推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电网公司在数字电网建设、柔性直流输电“大瓦特”电力大模型、人工智能调度、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预测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愿和各方共享共用、共同提升。深化绿电系统构建的国际合作,共建新型能源生态。以技术标准构建安全生态格局,以价格规则构建利益生态格局,以治理机制构建共赢生态格局。立足澜湄国家电力企业高峰会和澜湄区域电力技术标准促进会,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谋划成立澜湄国家绿电联盟,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一是倡议各国政府加强能源电力合作的战略机制和规则对接,推动电网互联互通;二是倡议各国同行加强国际能源生态共建,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是倡议各国能源专业学术界加强能源领域技术标准、市场机制、治理机制的国际化共建,以及人才、人文交流合作。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张文峰

中国华能作为发电装机全球第二的发电企业、国内最大的民生供热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CCUS等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愿与各方加强务实合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携手推进亚洲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共同加强亚洲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传统能源产业装备更新改造升级,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应用,推动亚洲地区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能源项目建设和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二是共同加快亚洲绿色技术产业创新。加强能源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能源电力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制定清洁能源技术国际标准。共同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促进技术跨国转化应用,实现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普惠发展。

三是共同打造坚强的亚洲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加强绿色能源宽领域、多层次、全产业链对话交流,制定公平合理的低碳技术和产品贸易规则,强化企业间产业合作,实现亚洲各国资源、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互补。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余卫平

中国中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提出“35·50”碳中和目标,计划2035年实现企业运营碳中和,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坚持产业链引领,推动清洁能源装备领先领跑,已发布20MW漂浮式风电机组、打造构网型电网装备解决方案等;坚持产业集群建设,打造“风电整机、新能源客车、深海机器人”新名片。

余卫平提到,中国中车集团坚持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近几年中车在技术研发方面坚持每年不低于6%的科研投入,储能装备连续三年排名国内第一,风电发电机全球占比超过40%,中车提供的深海机器人完成了全球70%以上的深海光缆铺设;坚持产业链引领,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全力推动中车清洁能源装备“全面先进、全链领先”。践行“三个排头兵”,响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要求,积极贡献中车力量。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海良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给我们的必答题。

中国能建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电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基础设施投资承包商之一,主动做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贡献者、推动者、引领者,深入探索构建安全、系统、高效、智能新型能源体系的实现路径和系统方案。

如何探索构建安全、系统、高效、智能新型能源体系的实现路径和系统方案?一是坚持“四大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AI思维、辩证思维)。二是把握“三个变量”(围绕存量市场,推动传统能源升级改造;围绕增量市场,打造“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综合储能、一体化氢能“两个支撑点”;围绕融合发展,推进四大要素、四大领域融合,打造绿色低碳融合系统解决方案)。三是推动“四大转型”(坚持以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四大转型”为核心路径,提供更加先进的综合化、系统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四是聚焦“五端”发力(在供给端推动多元绿色供给,在消费端促进多元绿色替代,在布局端引导空间格局优化,在技术端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在机制端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引领能源发展稳步迈入新时代)。

 

                                                           来源:瑞博说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