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价格首次反超CEA,碳资产竞争全面加速

2025/05/06 04:05:19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碳市场不再是少数人关注的领域,而正在成为企业竞争、个人成长的全新赛道。
2024年,全国统一CCER市场重启,标志着碳资产开发、碳交易机会全面开放。
而2025年4月的数据和趋势更清晰地告诉我们:碳资产的价值正在重估,碳市场的格局正在重塑。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这一次,机会摆在了眼前,但行动的时间窗口并不会无限延长。

PART 01

碳市场不是未来的概念

随着“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碳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重新定价和企业竞争力重塑的重要平台。所谓碳市场,指的是通过交易碳排放权或碳减排量,让减排行为产生明确的经济价值,目前在我国主要包括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EA)和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市场(CCER)。

在这个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节能降碳、开发碳减排项目获取碳资产,个人也可以通过学习碳减排与碳资产开发技术,进入全新的职业赛道。

2025年4月,碳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根据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的中间价为87.05元/吨,比上月小幅下跌;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中间价则达到90.50元/吨,环比上涨近7%。这意味着,原本价格低于CEA的CCER,现在反而反超了,形成了倒挂。主要原因是CCER市场供应紧张、绿色价值溢价增加,短期内这种价格分化的现象预计还会继续存在。

碳市场不是未来的概念,而是已经到来的现实,越早理解规则、掌握方法的人,越有机会在即将到来的碳经济时代中占据主动。

下图来源于参考资料2

 

图片
PART 02

企业层面:机会和挑战并存

2024年,随着全国CCER市场的正式重启,碳减排和碳资产管理正在悄然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新标准。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虽然手上有一定的资源储备,但在新的方法学要求、备案流程规范和市场机制面前,实际开发推进并不顺利。

很多企业在面对政策变化时,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和理解中,缺乏系统的方法指导,导致原本可以转化为碳资产的优质资源被闲置,错失了本可以带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收益的机会。

与此同时,先行布局的企业已经开始抢占市场位置,通过合规开发项目、规范管理碳资产,不仅在绿色融资、供应链合作中取得优势,也在日益严格的碳排放监管体系下为自身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护城河。

碳资产的布局,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企业在未来能源结构转型、产业链绿色筛选和资本市场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能够及时掌握新的规则,规范开发流程,企业不仅能够盘活现有资源,提升整体估值,还能在碳市场价格逐步上行的过程中锁定更高价值;反之,若仍在观望和犹豫中错失布局窗口,未来不仅开发成本会大幅上升,更可能在产业链重构的竞争中被边缘化。

PART 03

对个人来说:赛道变了,机会也变了

随着全国CCER市场的重新启动,碳减排和碳资产管理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职业赛道。

能源转型、碳中和政策不断加速,传统行业对低碳能力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许多人手握不错的资源背景或行业经验,但面对新的碳市场规则、方法学更新以及项目开发流程,仍然感到陌生和困惑。

碳减排项目开发、碳资产管理、碳交易咨询,这些听起来还略显遥远的词汇,正在悄悄变成未来招聘要求和岗位标配。

不同于过去单一的技能体系,未来的职场竞争,正在向复合型、低碳型人才倾斜。能够掌握碳减排方法、了解市场交易规则的人,将在新能源、环保、金融、制造等多个行业拥有更多选择,也能在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占得先机。

如果能趁着市场刚起步的阶段,系统学习碳减排与CCER项目开发的知识,不仅可以为自己增加一个稀缺技能标签,还能打开新的职业空间;而如果继续观望,等待趋势完全明朗,等到市场红利被瓜分殆尽,个人转型的门槛和竞争压力只会越来越高。

PART 04

碳资产竞争悄然开始

当很多人还在观望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悄悄行动了。

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平台上,许多企业已经陆续完成了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等多个项目的CCER注册登记。

这些项目,未来都将转化为可以交易的碳资产,直接形成可观的收益和绿色溢价。

看得见的资源,已经在被抢先布局。
而机会,总是留给认知更早、行动更快的人。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现在了解CCER项目开发,掌握碳资产管理方法,不是赶风口,而是为自己的未来留下一条确定性的成长路径。

每一吨碳减排量,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上实打实的价值筹码。
而错过了这个布局期,未来想补,可能付出的成本会高得多。

PART 05

写在最后

碳市场的变革已经开始,领先者正在布局,观望者注定被动。
无论是企业想要掌握碳资产开发的方法,还是个人希望抓住职业转型的机会,系统掌握碳减排与CCER项目开发的专业知识,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